今天是:
本站公告: 中华传统文化发展基金会官网升级改版成功!
全站搜索
当前位置:中华传统文化发展基金会 >> 传统文化 >> 中国建筑 >> 藏传佛教喇嘛庙的艺术性格
藏传佛教喇嘛庙的艺术性格

 

    西藏佛教具有强烈的神秘色彩,特称藏传佛教,俗称喇嘛教。藏传佛教于元代(公元1271年~公元1368年)传入蒙古地区,明清两代,皇帝为团结藏族和蒙古族,主要在北京和华北,也建造了一些喇嘛庙和喇嘛塔。 
    藏传佛教寺庙可分藏式、藏汉混合式和汉式三种。在西藏及毗邻省分,几乎全是藏式;内蒙古以藏式为主的藏汉混合式最多;北京和华北大都是以汉式为主的藏汉混合式或汉式。
藏式喇嘛庙在平地的常取接近于规整对称的方式,山麓地带的则不求规整,拉萨大昭寺是平地喇嘛庙的代表。 
    大昭寺位于中国西南部的西藏地区拉萨市中心,始建于唐贞观21年(公元617年)。寺内主供的释迦牟尼像是文成公主入蕃带进的,拉萨之所以有“圣地”之誉,与这座佛像有关。寺庙最初称“惹萨”,后来惹萨又成为这座城市的名称,并演化成今天的“拉萨”。大昭寺建成后,经过元、明、清历朝屡加修改扩建,才形成了今天的规模。 
    大昭寺殿高4层,整个建筑金顶、斗拱为典型的汉族风格。它的碉楼、雕梁则是西藏样式,主殿二、三层檐下排列成行的103个木雕伏兽和人面狮身,又呈现尼泊尔和印度的风格特点。寺内有长近千米的藏式壁画《文成公主进藏图》和《大昭寺修建图》,还有两幅明代刺绣的护法神唐卡,这是藏传佛教格鲁派供奉的密宗之佛中的两尊,这些难得的艺术珍品,形成了带着浓郁地方色彩与民族精神的大昭寺精湛、优美而独特的壁画艺术,它是西藏人民聪明才智的结晶,是中国壁画长廊中的一朵鲜花。